报纸的物理形态所具备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,报纸可以折叠,可以卷曲,因而携带方便;纸张*,而且可以回收利用,因此可以看完就扔;读报可以用较舒服的姿态,比如躺在床上;可以兼顾其他事情,比如饭桌上;可以在运动中,比如在车**等。报纸较基本的传播形态是平面。报纸所传递的图文信息都展示在若干个平面上。当读者打开一个平面,所有的信息一览无余,而读者获得的**印象,就是报纸的编辑通过版面语言传达的信息,代表了媒体的态度、观点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。报纸上刊登的图文信息是平面的,但是其传递的信息却是“立体”的,而这个“立体”是通过报道和分析、评论的深度,并通过读者的想象来实现的。而现在的所谓“电子报纸”*丧失了报纸的基本形态,因而也就无从发挥报纸的特长。
广播电视媒体频频“变脸”的原因之一,是其接收终端的技术含量较高。而报纸对于读者来说,接收终端就是一沓纸张,可以说毫无技术含量可言。这对读者来说,未必不是好事,读报不需要操作,识字就行(甚至不识字也可以通过读图获取部分信息);读报成本低,订阅的报纸会按时送到*地点,零售的报纸购买也很方便;纸质的报纸携带方便,阅读方便,阅读以后处置也方便。但是,其缺点也十分明显,与广播电视媒体相比,信息发布周期长,与网络媒体相比,信息容量有限。而且毫无技术含量的纸质终端,除了黑白变彩色和开张的大小变化以外,没什么可变的。因此,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,报纸的“变脸”就是所谓的“电子报纸”。
以发行范围分:有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1、全国性报纸 以全国的新闻为报道范围,向全国各地发行。如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文汇报》《羊城晚报》等。2、地方性报纸 以报道某一地区新闻为主,并主要向该地区发行。各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的党委机关报以及地、市、县报,都属此类报纸。以出版时间分:有日报、晚报、周报和星期刊报1、日报 大多是全国性报纸和各种机关报,在每天上午发行。2、晚报 均在大城市出版,每天下午或傍晚发行。3、周报 多是地方性报纸,每周发行一次。4、星期刊报 大部分依附于大报,一般在周末发行。如《中国青年报》的《星期刊》、《南京日报》的《周末》、《天津日报》的《采风》、《湖北日报》的《楚天周末》等